《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2016杜甫与秦陇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和陇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2016年8月4日至7日,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主办的“2016杜甫与秦陇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和陇南两地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杜甫研究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 《读书》等杂志编辑及杜甫读书会青年学者近60人参加了盛会。与会专家围绕“杜甫与秦陇文化”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研讨会设西北师大、陇南师专两个会场,分两个阶段进行,包括主题演讲、学术交流、田野调查三个部分。 会议第一阶段在西北师大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长刘跃进研究员主持。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韩高年教授、《杜甫研究学刊》彭燕副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会议第二阶段转至陇南师专会场,《文学评论》编辑部副主任王秀臣、《读书》杂志执行副主编祝晓风,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徐希平教授,天水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聂大受教授等专家及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刘跃进研究员对西北师大文学院、《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陇南师专、杜甫读书会同仁及与会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与敬意。他说,此次会议的召开要特别感谢伟大诗圣杜甫,是在他的感召下,大家才不远万里聚集于此。并鼓励与会的青年学者,要踏实做人,努力科研,争取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刘跃进研究员认为,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不仅题材丰富、思想深刻,更重要的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真、善、美的品质,并将其完美融于诗歌中,给人一种崇高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荡着历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浸润着广大民众的灵魂,当然也成为了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召开这次研讨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情怀;二是推动杜甫研究、走近文学经典活动向纵深发展。刘跃进研究员、徐希平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题发言。 会议收到论文近20篇,围绕着“早期秦文化历程及特点”“秦陇文化对杜诗的影响” “诗圣精神”“杜诗影响”等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进行了剖析和解读,论述深入,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在秦陇文化和杜甫研究中具有特别意义,它将理论研究与现地研究实实在在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踏访早期秦文化遗址和杜甫在秦州、同谷的遗迹及杜诗中提及的南郭寺、北流泉、东柯谷、大云寺、青泥岭等地,使得纸上文字和脑中印象变得清晰和生动起来。 讨论秦陇文化及其对杜甫创作影响的文章2篇。一是韩高年的 《秦陇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杜甫的影响》。文章认为秦陇文化特指陇山以西今甘肃天水、陇南一带由早期秦人创造的文化。秦陇文化产生于陇右这一特定的地域空间,由早期秦人兼收并蓄东夷文化与西戎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所创造,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刚健凌厉,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居陇时期的秦人和其创造的早期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不仅是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对整个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贡献。并认为,杜甫陇右行对杜甫诗歌创作影响深远。从杜甫的陇右诗来看,多次写到秦州及周边的山川风物、历史掌故和人文传说,据此可推知,杜甫到秦州后对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说有更多了解。如果我们结合秦陇文化与唐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来细读文本,从杜甫的具体作品出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秦陇文化在杜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创作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聂大受的《杜甫与陇右地域文化》。文章认为陇右时期在杜甫一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中生涯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它时期不同的明显个性。其成就的取得有诸多因素,其中陇右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陇右的独特自然风貌、胡汉民族混融、文化多元及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对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激发了杜甫诗兴,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境界。杜甫陇右诗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对陇右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记载了陇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证史、补史作用,使历史上无人专门咏写过的陇右山川得到了全景式的描绘,为陇右文化艺术拓展延伸提供“武库”,对陇右文化、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前,文学研究尤其是古典文学研究倡导细读经典,细读文本,希望通过对经典文本的细读与深究,使读者尽可能回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本次会议收到这样的文章有3篇。一是赵逵夫的 《杜甫与赞公友人会面地点考》。文章通过细读分析杜甫居于秦州时期创作的 《宿赞公房》等作品,从诗中提到的“秋风”“深院菊”“霜”等秋天物象来进行考查分析,认为杜甫与赞公的会面地方是在秦州而不是同谷。二是刘跃进的 《漂泊无定的远游——读<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其他》。文章分为“远游”“流浪” “流亡”三个部分,从杜甫寓居秦州、同谷到入蜀不同阶段所创作的诗歌作品来分析杜甫在寓居陇右时期,在不同阶段其诗歌内容、思想情怀的细微转变,揭示出杜甫心理的微妙变化历程。三是孙微的 《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作时作地考》。文章认为 《两当》诗创作时间只能置于两组纪行诗之间。然而杜甫在同谷的生活极为困顿,《同谷七歌》给人以“惨绝人寰”之感,在此困顿境况中,杜甫还有可能前往一百八十里之外的两当县探访吴郁故宅呢?作者认为即使如此困顿,杜甫在同谷期间仍然去过栗亭游览。栗亭属于徽县,距两当县较近,故杜甫顺路前往两当县的可能性极大。故《两当》应是杜甫寓居同谷期间去栗亭、两当县方向考察时所作,将此诗次于 《发同谷县》之前为妥。此论颇有一定道理,值得学界关注。 本次会议收到讨论杜甫精神和杜诗影响的文章有2篇。一是徐希平的 《杜甫精神清廉文化内涵论》。文章认为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代表的诗圣杜甫也包含着深刻的清正廉洁思想内涵。作者从杜甫性格和清廉思想渊源;大声疾呼、仁政俭德;身体力行、倡导清廉;纲纪严明、除恶务尽等四个方面对杜甫清廉文化内涵进行阐释,并揭示其当代价值。文章具有现实性,有当下意义。二是左汉林的 《论杜诗影响宋诗的几个方面》。文章从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在诗歌风格、诗歌技巧上学习杜诗,创作中模拟杜诗、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集杜入乐,以及诗题上模拟杜诗、以杜诗为韵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了杜甫诗歌对宋诗的影响。文章论述详赡,层次清楚,具有说服力。 本次会议收到的论文中有3篇文章集中讨论了杜甫的同谷诗。分别是蒲向明的 《杜甫的分期分地域研究与杜甫同谷诗》、温虎林的 《“同谷体”论略》以及陈江英的 《萧萧落叶,漏雨苍台——杜甫的生命悲慨与<同谷七歌>》。其中《“同谷体”论略》一文引起与会专家的格外关注。文章所讨论的“同谷体”即“同谷七歌”体,“同谷七歌”是杜甫诗歌中关注度最高的一组诗,因其体制的独特和强烈的抒情效果,备受后世诗人青睐,仿体作品不断涌现,“同谷体”成了文学史上抒发社会动荡与人生不幸的有效诗体。专家们就“同谷体”的提出是否能成立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交换了看法和观点。会上即有专家表示下来要分出时间来撰文专门讨论杜甫的“同谷诗”“同谷体”。 另外,会议收到讨论杜甫与蜀汉、杜甫家族、杜甫性格、杜集文献、杜甫诗风等文章多篇。如,房锐的 《杜甫与蜀汉政权》通过杜诗中对蜀汉相关人物的评价,分析了杜甫在蜀汉政权的历代评价中的关键作用。胡永杰的 《晋唐时期杜甫家族的播迁历程及其背景》考查了杜甫世系播迁的五个阶段及背景原因,认为其定居洛阳巩县是当时氏族时代中央化趋势使然。张寒的 《论杜甫之“懒”》从古代诗歌“懒”字内涵的演变谈起,论析了杜甫“懒”的背后是其诗之真,好客待客之勤,隐逸却心系时局以及自惭与自伤。视角新颖,拉近了杜甫与我们的距离,事其变得近亲可感起来。曾绍皇的 《论杜甫陇右诗清人未刊评点》以杜甫“陇右诗”的清人未刊评点为对象,具体剖析了杜甫陇右诗清人未刊评点的历史贡献。谷曙光的 《天宝六载(746):杜诗嬗变的一个关节点》认为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风是不断嬗变的。杜甫长安十年,特别是天宝六载 (746)经历,在杜甫创作历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彭燕的 《杜甫陇右诗创作及研究述略》对杜甫流寓秦陇期间所创作的秦州诗、同谷诗、陇蜀纪行诗,以及当前学界对杜甫陇右诗研究的整体状况从宏观的层面进行了介绍。 会议最后,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房锐教授对会议发言作了精彩总评。她说,这次参会学者的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为视野宏阔、研究独到、地域特色突出,特别是年轻学者成为学术中坚,是最引人瞩目的现象。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杜诗研究中来,把杜诗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力争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表明了秦陇文化和陇右生活对杜甫诗歌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凸显了青年学者在杜甫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实力,以及 《杜甫研究学刊》在团结学者和推动杜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tssf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0856.shtml


上一篇: 第六届中国认知诗学高层论坛会讯
下一篇: 园艺论文_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